吳曉靈:互聯網金融帶來金融產業發展新機遇
2015-09-30 來自: 陜西印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3271
吳曉靈:互聯網金融帶來金融產業發展新機遇
“互聯網金融這種更加關注用戶體驗的金融創新,促進互聯網與金融深度融合的新興業態,在獲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同時,逐漸得到了監管機構的認可與鼓勵,為我國金融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為《互聯網金融》作序時如此表示。
據了解,《互聯網金融》被業界認為是國內首部深度剖析互聯網金融的著作,日前,該書發布會在京成功舉行。
2012年,國內掀起了金融創新的熱潮,這年也被業界認做互聯網金融的元年。阿里金融模式橫空出世、P2P平臺、第三方支付漸趨成熟、***網站“靜悄悄”生根發芽,互聯網金融模式在中國逐漸成形。在各家互聯網巨頭快速滲透到中國金融業中的同時,傳統金融巨頭們也不甘示弱,建行“善融商務”上線一周年,工行打造“大電商平臺”,平安銀行則深耕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招行的小企業專屬互聯網融資服務做得風生水起……
吳曉靈在為該書作的題為《互聯網金融帶來金融產業發展新機遇》序中寫道:“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令人蠢蠢欲動,但間或爆出的諸如P2P網貸跑路的丑聞也讓人望而卻步,在喧囂之下,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了解或局限于管窺蠡測的一隅,或僅僅停留在百花齊放的表象,《互聯網金融》的出版問世為人們揭開了互聯網金融的神秘面紗,將促使人們更加系統深入地研究互聯網金融?!?/p>
據了解,《互聯網金融》由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所副總裁兼互聯網金融實驗室執行主任羅明雄、北京市海淀區金融辦主任唐穎、國培機構董事長劉勇聯手合著,該書是國內首部、系統地剖析互聯網金融的書籍,其內容涵蓋了互聯網金融六大模式的國內外發展現狀、運營模式、風險特征、發展趨勢、監管方法以及行業發展政策建議等方面。
《互聯網金融》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開創性地提出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以及互聯網金融門戶互聯網等六大互聯網金融模式,不僅對每類模式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分類,而且結合具體實操案例,由淺入深,為讀者生動展示互聯網金融的全貌。該書對互聯網融各模式所涉及的法律問題、產業環境建設進行了***分析,為互聯網金融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了豐富的理論知識。
發布會上,互聯網金融六大模式提出者羅明雄介紹:“互聯網金融是如今當之無愧的熱門詞匯,它正以摧枯拉朽之勢改變著人們的金融思維和金融方式。新興事物的出現總是伴隨著來自各方的肯定和質疑,希望此書可以作為互聯網金融從業者的參考書,還可用作有關政府、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培訓的教材,成為一本學習互聯網金融***的科普性書籍。”
國培機構董事長劉勇指出:“2013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非常迅猛,國培機構也在全速匹配***化、系統化的互聯網金融培訓,不僅與軟交所共同舉辦了首屆互聯網金融人才高級研修班,還聯合人大商學院在國內推出‘小微與互聯網金融領域的EMBA創新型項目——中國小微與互聯網金融實踐管理領袖項目’。”